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何时翠竹江村路,送我柴门月色新”,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江村夜归》,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江村夜归
清 郑板桥
何处渔歌惊宿鸟,何时翠竹江村路。
送我柴门月色新,照见阶前旧苔藓。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板桥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擅长诗书画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其画作则以竹石最为著名,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在何处传来渔歌惊扰了栖息的鸟儿,又是什么时候翠竹掩映的江村小路出现在眼前,月光皎洁如新,送我回到柴门前,照亮了阶前那片旧苔藓。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归家的情景,前两句通过“渔歌”和“翠竹江村路”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归家的路途和心境,后两句则直接描绘了月光下的家门和阶前的苔藓,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归家时的宁静与喜悦,前两句的“何处”和“何时”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归家路途的探寻和期待,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后两句的“月色新”和“旧苔藓”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又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永恒眷恋,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板桥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画家,郑板桥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家乡和亲人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可能就是在某个夜晚,他归家途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