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江晚泊
明·王恭
日落芦花暝,风高水国秋。
戏鼓才停,渔榔乍歇,一片芙蓉秋水。
人登远戍望,雁下平沙游。
何处渔歌起,孤舟正独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恭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王恭,字安中,福建长乐人,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生活在明朝中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王恭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译文
夕阳西下,芦花丛中一片昏暗,秋风劲吹,水乡之秋显得格外清冷,戏鼓的声音刚刚停歇,渔人敲打船舷的声音也暂时安静下来,眼前是一片秋水荡漾中盛开的芙蓉,人们登上远处的哨所眺望,大雁在平沙之上悠然飞翔,这时,何处传来渔歌,我这孤舟之上正独自忧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时分,水乡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景象,前两句通过“日落”和“风高”点明时间与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中间两句“戏鼓才停,渔榔乍歇,一片芙蓉秋水”是诗中的精华,通过声音的停歇和视觉上的美景,展现了水乡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后两句则通过“人登远戍望”和“雁下平沙游”的对比,以及“孤舟正独愁”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水乡景色,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戏鼓”与“渔榔”的声音停歇,以及“芙蓉秋水”的视觉美景,形成了一种动静相宜、视听结合的艺术效果,诗人通过“人登远戍望”与“雁下平沙游”的对比,以及“孤舟正独愁”的抒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孤独处境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恭游历水乡或隐居期间,明代中期,社会相对稳定,但文人墨客往往因仕途不顺或政治抱负难以实现而寄情山水,寻求精神上的慰藉,王恭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书法家,可能也经历了类似的遭遇,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水乡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孤独处境的感慨,这种情感与意境的结合,使得这首诗成为王恭作品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