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庆元贞·收大理
元·李俊民
先收了大理,后取了高丽。
威加南诏伏羌夷,名播中华震海西。
尽来归,都伏低。
作者简介
李俊民,字用章,号鹤鸣老人,元真定栾城人,金承安五年进士,官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教授乡里,元世祖时,累征不起,卒谥文靖,俊民博学能文,诗词俱工,有《庄靖集》八卷传世,其诗词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顿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先收复了大理这片土地,随后又攻取了高丽。
我们的威名让南诏的羌夷俯首称臣,名声在中华大地传扬,震撼着海西之地。
所有的敌人都来归顺,都低头认输。
释义
这首《庆元贞》描述了元朝在统一战争中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收复大理和高丽的战绩,以及由此带来的威名和归顺,诗中“先收了大理,后取了高丽”直接点明了战争的对象和顺序,“威加南诏伏羌夷”则描绘了元朝军队的威猛和敌人的屈服,“名播中华震海西”则进一步强调了元朝的声威远播,“尽来归,都伏低”则总结了所有敌人的归顺和低头。
赏析
这首词以简洁有力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元朝在统一战争中的辉煌成就,词中充满了自豪和豪迈的情感,展现了元朝军队的威猛和国家的强大,词中也透露出一种对和平的向往和期待,因为所有的敌人都已经归顺,都低头认输,这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
在艺术上,这首词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如“先收了大理,后取了高丽”两句,通过对比两个战争对象,突出了元朝军队的快速和勇猛;“威加南诏伏羌夷”一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元朝军队的威猛和敌人的屈服,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词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创作背景
这首《庆元贞》的创作背景与元朝的统一战争密切相关,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其统一战争充满了艰辛和曲折,在统一过程中,元朝军队先后收复了大理和高丽等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些战绩不仅增强了元朝的军事实力,也提高了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这首词很可能是为了庆祝这些战绩而创作的,这首词也反映了元朝统治者对和平的向往和期待,因为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