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镜花水月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难摘镜里花,怎捞江心月?
空余惆怅意,独坐夜阑珊。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镜中的花朵难以摘取,江心的明月又怎能捞起?
只留下满腔的惆怅与失意,独自坐在深夜的寂静中。
释义
“难摘镜里花”比喻美好的事物看似近在眼前,实则遥不可及;“怎捞江心月”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法触及的遗憾,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把握的无奈与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镜花水月”为喻,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镜中的花、江心的月,都是美丽而虚幻的存在,象征着人生中那些看似美好却难以触及的事物,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的“空余惆怅意,独坐夜阑珊”也展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彷徨。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情感受挫之时,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意,诗人内心充满了失落与迷茫,他渴望抓住生命中的美好,却发现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只能独自品味这份苦涩与无奈,他借“镜花水月”这一意象,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中,以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