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扬州萦怀抱,城开锦绣,花弄琼瑶。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64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扬州歌席

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问扬州萦怀抱,城开锦绣,花弄琼瑶”并未直接出现在这首词中,但考虑到可能是对扬州美景的概括或化用,而此词为姜夔描写扬州之作,故以此词作为回应,直接包含您所给关键词的古诗词并未在现存文献中明确找到,因此以下分析基于这首与扬州紧密相关的经典作品。)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姜夔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于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他一生未仕,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多咏物纪游,感慨身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题材广阔,情调哀伤,艺术上力求创新,善用冷色调处理感情,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很大。

译文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经过春风十里,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却是荠麦青青,自从金兵南侵后,就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也厌恶再提起旧日战事,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了寒声,回荡在这座曾经繁华而今空寂的城市中。

杜牧有杰出的才情,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再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的波浪荡着冷月无声,想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可它为谁而生呢?

释义

此词上片描绘了扬州战后萧条破败的景象,下片则化用杜牧诗句,抒发词人抚今追昔之感,以及扬州城物的“黍离之悲”,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迷悲凉的意境,笔调感伤,寄托了词人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赏析

姜夔此词,通过对扬州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描写,寄托了词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词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如“春风十里”、“豆蔻词工”等,既丰富了词作的文化内涵,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词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词人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左右,姜夔此时二十出头,初到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鹧鸪天》,词中既有对扬州昔日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更蕴含了词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