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六一泉
宋·苏轼
否与二三子,来游六一泉。
载酒梅边路,寻诗雪后天。
石藏龙虎气,水抱凤凰烟。
此去非尘境,何须问酒仙。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书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善画枯木竹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译文
是否愿意与几位朋友,一同来游览六一泉。
在梅花树旁的小路上带着酒,在雪后寻找诗句的灵感。
石头中藏着龙虎之气,泉水环绕着凤凰的烟雾。
这里已经不是尘世之境,哪里还需要去寻找酒仙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与友人一同游览六一泉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六一泉的美景和诗人与友人游玩的情景,首联点明题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的意愿,颔联通过“载酒梅边路,寻诗雪后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梅花树旁的小路上带着酒,在雪后寻找诗句的雅趣,颈联“石藏龙虎气,水抱凤凰烟”则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六一泉周围石头和泉水的神奇景象,尾联“此去非尘境,何须问酒仙”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六一泉的美景和游玩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苏轼在北宋时期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是他在被贬谪期间,与友人一同游览六一泉时所作,六一泉位于杭州西湖附近,是苏轼常去游玩的地方之一,在游览过程中,诗人被六一泉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美景和游玩情景的诗篇,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