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华不惜阳关柳,悄莫系、行人嘶骑。全诗是什么?

生辉6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宋·韩元吉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头远,乱山平晚,烟树斜阳满。

古道风高,暮云飞去斜阳外,今宵何处,应是离人最。

长亭短亭,梦逐飞鸿队,霜华不惜阳关柳,悄莫系、行人嘶骑。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南宋词人、文学家,颍川(今河南许昌)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卒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韩元吉出身世家名族,少受苏辙教诲,学识渊博,文词俊逸,尤工于词,有《南涧诗余》一卷存世。

作者简介

韩元吉自幼受家庭熏陶,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精于词学,他曾任江东转运判官、中书舍人等职,晚年退居上饶,致力于文学创作,韩元吉的词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不失婉约细腻之情,是宋代词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译文

(后一首)

古老的道路上风声呼啸,傍晚的云彩随风飘向斜阳之外,今夜我将身在何方?想必是离人最为愁苦的地方,长亭连着短亭,我的梦随着飞鸿的队伍远去,霜白了的柳树啊,不要吝惜你那枝条,悄悄地,不要让离人的马儿因系柳而嘶鸣,徒增伤感。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古道、暮云、斜阳等自然景象,以及长亭、短亭、飞鸿等人文景观,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词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离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霜华不惜阳关柳,悄莫系、行人嘶骑”一句,以霜白的柳树为喻,表达了词人希望离人不要因留恋而驻足,以免增添更多的离愁别绪。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特别是“霜华不惜阳关柳,悄莫系、行人嘶骑”一句,既表达了词人对离人的深情厚谊,又体现了词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作于韩元吉仕途不顺或离别亲友之际,在古代,离别往往意味着长时间的分离和不确定的未来,因此离别之情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作为主题来抒发,韩元吉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自然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离人的思念和无奈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期望,在创作这首词时,韩元吉可能正身处异乡,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未来,心中充满了孤独和迷茫,他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情绪中无法自拔,而是以一种豁达超脱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变故,这种精神境界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