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宋 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后,一尊谁与共清游,身在最高楼。
长记误随车,正唱罢、渭城朝雨,此去天西头,公度风流年少,谈笑酒尊前,上玉楼金阙,未知三斗朝天去,定何似、鸿宝丹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日月像磨盘上的蚂蚁一样不停地转动,世间万物都不过是短暂的浮世泡影,你看那屋檐外的江水,滚滚东流,永不停歇,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在瓢泉边沉思,春天过后,雪楼周围的花草依旧繁茂,但又有谁能与我共饮这清酒,共赏这高楼之景呢?
还记得那次误随车队远行,正是唱完《渭城朝雨》之时,此去将远赴天边,你(杨民瞻)年少风流,谈笑间在酒樽前挥洒自如,将来定能登上玉楼金阙,高官显贵,但我不知道,当你带着三斗酒去朝见天子时,是否会觉得那比寻求长生不老的鸿宝丹砂更好呢?不如暂且放白鹿于青崖之间,想要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吧。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境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流露出作者对仕途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日月如磨、江水东流等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宏大而苍茫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下片则通过回忆与友人的离别、对友人未来的祝愿以及自己对仕途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豪放派的雄浑气势,又不失细腻柔媚之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送别友人杨民瞻而作,当时辛弃疾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和打压,仕途不顺,心情抑郁,而杨民瞻则即将远赴他乡任职,辛弃疾在送别之际写下这首词,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流露出自己对仕途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境遇,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