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江秋晓
宋·张孝祥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芳菲满目。
长江一带展青罗,渺无际涯,浪稳波平,乔□橘洲风浪稳,岳镇耸、倚天青壁。
空蒙山色淡烟中,岸柳微风,江亭明月,夜来吟赏,奈当时、谁与同坐。
作者及朝代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因上书为岳飞辩冤,为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反对南宋对金求和,遂被罢黜,秦桧死后,起复为秘书郎,迁著作郎,转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任建康留守,升帅府通判兼知江宁府,宋孝宗即位后,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抚州知州,历知平江府、静江府、潭州、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治绩卓著,乾道五年(1169年),因病逝世,年三十八岁,追赠显谟阁学士,谥号“文安”。
作者简介
张孝祥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文章过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爱国信念,他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温婉细腻的一面,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
译文
园林在晴朗的白昼里春意盎然,是谁在主宰这春天的景象?温暖的节候悄悄地催促着春天的到来,幽谷中变得温暖和煦,黄鹂翩翩起舞,芳草鲜花盛开,满目都是春天的气息。
长江像一条青色的罗带铺展开来,无边无际,浪平波稳,乔□橘洲上的风浪也显得格外平静,岳麓山高耸入云,像青色的石壁一样倚天而立。
山色在淡淡的烟雾中显得朦胧而空灵,岸边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江亭上的明月皎洁明亮,夜晚来临,我在这里吟咏欣赏,却无奈当时有谁与我同坐共赏这美景呢?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湘江秋晓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乔□橘洲风浪稳,岳镇耸、倚天青壁”一句,既描绘了湘江两岸的壮丽景色,也寓含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国家安宁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词以湘江秋晓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特别是“乔□橘洲风浪稳,岳镇耸、倚天青壁”一句,不仅描绘了湘江两岸的壮丽景色,也寓含了作者对时局的期望和对国家安宁的向往,词中还通过“夜来吟赏,奈当时、谁与同坐”等句,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孤独心境的抒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张孝祥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面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局和个人仕途的坎坷,他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感慨,在湘江之畔,他看到了秋晓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触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佳作,通过这首词,他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宁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期望,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守信念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