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水之乐
宋·陆游
又底事丹青,何须水墨,虚白阚清泚。
群山环抱间,烟云自飘逸。
松风鸣涧壑,鸟语和泉溪。
心随景远游,忘却尘俗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为何还要依赖丹青颜料,又为何必须使用水墨来描绘?那空白之处(虚白)透露出的清新明亮(清泚),已经足够动人,群山在四周环绕,烟云自由自在地飘荡,松树的风声在山谷间回响,鸟儿的歌声与泉水溪流相和,我的心随着这景色远游,忘记了尘世的束缚和羁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人认为,自然之美无需过多的人工修饰,其本身的清新明亮就足以打动人心,他通过描绘群山、烟云、松风、鸟语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自由的世界,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呼应。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又底事丹青,何须水墨,虚白阚清泚”这一开篇,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即自然之美无需过多的人工修饰,其本身的清新明亮就足以打动人心,接下来的诗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动人之处,通过群山、烟云、松风、鸟语等元素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宁静、和谐、自由的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江湖之远,远离了官场的纷扰和争斗,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欣赏和感悟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在晚年时期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