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宋·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附加句(非完整诗词中的直接句子,但意境相符)
赏心乐事四时同,又管甚、落花飞絮。
(注:此句并非直接出自上述两首诗词,但为解析需要,假设其为晏殊或同时期文人相似意境的表达)
作者及朝代
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一生显贵,仕途平坦,擅长诗词,文辞婉丽,有“宰相词人”之称,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
作者简介
晏殊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更在文学上造诣深厚,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作品多反映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情趣,语言清丽,情感细腻。
译文
(由于“赏心乐事四时同,又管甚、落花飞絮”并非直接出自上述两首诗词,以下译文为根据意境构造的假设性翻译)
四季更迭中总有令人愉悦的事情,又何必去管那落花纷飞、柳絮飘荡的哀愁呢?
释义
此句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烦恼,享受当下美好时光的生活态度,即便自然界中存在着落花飞絮这样的凋零景象,也不应影响人们内心的快乐与平和。
赏析
这句诗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物欲的生活哲学,在宋代,文人雅士常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此句以“赏心乐事四时同”开篇,强调了生活中处处皆有乐趣,不应被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左右,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而“又管甚、落花飞絮”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心境,即使面对自然界的凋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创作背景
虽然“赏心乐事四时同,又管甚、落花飞絮”并非直接出自晏殊或晏几道的某首具体诗词,但可以推测,这样的意境表达与宋代文人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密切相关,宋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人士大夫阶层有着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思考人生、品味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文人普遍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