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雕阑翠甃金英满,洒西风、非雨非雪。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
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色淡香浓,应属花中第一流,梅花一定妒嫉,菊花也应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的花中之冠,极为美丽,绿色的栏杆,红色的石板前桂花开放,花簇密集,洒满了秋日的西风,它看起来不像是雨,也不像是雪。
释义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郁芬芳。“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以花色淡、气韵香,说明桂花不必与娇艳的群芳争色,她自有一种美,此层议论,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梅花既妒,菊花又羞,则反衬出桂花的出众与不同凡响,这是第二层议论,梅与菊虽然被人称颂,但终究离不开色艳香浓,因此还比不得桂花,桂花的冠绝群芳是不容置疑的,这是第三层议论,全词自始至终都像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词人的理想,以桂花自比,既抒发了自己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感慨,也表达了傲世超群、拔俗脱尘的情趣,这正是词人孤傲、叛世性格的形象写照。
赏析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后人赞誉,上片正面描写桂花的姿色与香气,虽未着意渲染,但桂花的形象已自昭然若揭,下片则转笔写人,先以梅花、菊花作衬,后笔锋一转,点出桂花更胜一筹,全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尤其是最后两句,以“非雨非雪”的桂花飘洒,来喻示桂花的清丽脱俗,更显得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创作于李清照早年悠闲的时光中,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北宋末与南宋初,生活颇富变化,前期生活优裕,后期则漂泊凄苦,这首词作于前期,当为词人早年悠闲的时光中的作品,反映了词人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孤芳自赏的感情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