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里传螀,愁边落雁,多少东吴山色。的释义

梦梦54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思里传螀,愁边落雁,多少东吴山色”,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吴文英的《秋霁·重九即事》,以下是该词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秋霁·重九即事》

宋·吴文英

吹满斜阳院落,谁与门掩黄昏,数声啼窨,重阳近也,又何处、砧杵动寒村,瘦损宫腰罗带缓,长是锦书来缓,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

露冷阑干,愁满地、空阶一寸,强整帽檐欹,镜里霜华,盈盈自看,梦吹箫声断,漫搔首、无言倚清晏,思里传螀,愁边落雁,多少东吴山色。

作者简介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著名词人,他生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卒于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吴文英的词风密丽,意象幽邃,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作品多抒发个人身世之感和对时局的忧虑。

译文

夕阳洒满庭院,黄昏时分,谁来为我掩上门扉?只有几声秋虫在暗处啼鸣,重阳节快到了,哪里又传来寒村里捣衣的砧杵声?我因思念而消瘦,罗带渐宽,书信也迟迟不来,雁阵带来远方的风讯,但心上人却杳无音讯,碧云已先我而晚。

露水使栏杆变得冰冷,愁绪铺满了空荡荡的台阶,我勉强整理好歪斜的帽檐,镜中映出的是自己满头的白发,梦中吹箫的声音已断,我搔着头,无言地倚靠在清静的亭台上,思绪中传来秋虫的鸣叫,愁绪中看见南飞的雁阵,眼前浮现出多少东吴的山色。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重阳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愁苦,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吹满斜阳院落”、“重阳近也”、“瘦损宫腰罗带缓”等,生动地刻画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赏析

这首词以重阳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和思念,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吹满斜阳院落”、“露冷阑干”等,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如“谁与门掩黄昏”、“瘦损宫腰罗带缓”等,这些描绘和抒发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词人的情感。

词中还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等,这些典故和象征手法不仅增加了词的内涵和深度,还使词更加含蓄和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吴文英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愁苦,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但词人却无法与家人团聚,只能独自面对这萧瑟的秋景和内心的思念,这种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这首词成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