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丛边,百花头上,不管雪飞风紧。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94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万木丛边,百花头上,不管雪飞风紧”,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念奴娇·梅》,以下是该词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念奴娇·梅》

宋·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须逞艳,狂蜂浪蝶相识。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忆。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万事,曾著几两屐。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万木丛边,百花头上,不管雪飞风紧”为化用或意境相似之句,原词中未直接出现此完整表述,但整体意境相符,表现梅花之傲骨)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作情感激昂,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温婉细腻之篇。

译文

(由于原词中未直接包含关键词句,以下译文为整体意境翻译)

稀疏淡雅的梅花,试问谁能比得上它那天然纯真的颜色?可笑那春风之神(东君)只顾炫耀自己的艳丽,却引来了一群狂蜂浪蝶的追捧,我们共同举杯痛饮,虽然身在万里之外,但难得在这酒宴前相互思念,我一生笑尽人间的万事,曾几何时,又曾真正在意过那些世俗的纷扰?

听说在那繁华街市的东边,行人常常能见到,帘幕下那纤纤的月儿(比喻美人),旧日的愁恨如春江之水连绵不断,新的愁恨又似那层层叠叠的云山,料想明天,在酒宴前再次相见时,那镜中的花儿(比喻青春或美好事物)却难以再折取,她也该会惊讶地问我:近来又增添了多少白发?

释义

本词通过描绘梅花的淡雅与高洁,表达了词人对纯真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繁华与人生无常的感慨,梅花在万木丛中、百花之上独自绽放,不畏风雪严寒,象征着词人的高洁情操与不屈精神,词中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人生老去的无奈。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念奴娇·梅》以梅花为引子,借物抒情,表达了词人对纯真、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追求,词中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将梅花的形象与词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展现了词人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词中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不失温婉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多次被朝廷排挤,壮志难酬,这首《念奴娇·梅》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时所作,词中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与赞美,寄托了词人对纯真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无奈,在逆境中,词人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操与不屈的精神,这正是他人生哲学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