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点绛唇·与赵明道话旧
宋·苏轼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君应笑我,辜负春多少。
问顾曲周郎,而今还解,来听小词否。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译文
和谁一同坐在这美景之中?明月、清风和我,赵明道一来,有歌唱就应当有和声,你还知道吗?你定会笑我,辜负了多少春日时光,试问那精通音律的周郎,如今是否还愿意,来听我吟咏这小词一曲?
释义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与友人赵明道相聚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词中通过明月、清风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通过询问周郎是否还愿意听自己吟咏小词,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赏析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苏轼与友人赵明道相聚时的情景,词中“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一句,以明月、清风为伴,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而“问顾曲周郎,而今还解,来听小词否。”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三国时期周瑜精通音律的典故,以周郎自比,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与友人话旧的词作,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多地,生活颠沛流离,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赵明道,两人志同道合,情谊深厚,在一次相聚中,苏轼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词来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询问周郎是否还愿意听自己吟咏小词,也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