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离骚,唐朝词学,未信芳尘□歇。的释义

小编5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芳尘未歇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楚国离骚千古恨,唐朝词学万年芳。

未信芳尘□歇尽,犹有遗音绕画梁。

(注:由于“□”在原问题中未给出具体字,此处以“歇”字的省略形式代替,意在表达“未信芳尘完全停歇”之意,实际创作中应补全或替换为合适的字,如“易”等,但为保持原题意图,此处保留“□”,不过,在以下分析中,我们假设此处为“易”字,即“未信芳尘易歇”。)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广阔,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失温婉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楚国的《离骚》承载着千古的遗恨,唐朝的词学则流传着万世的芬芳。

我不相信美好的文化气息会轻易消散,就像那遗留下来的音乐,依旧在画梁间回荡。

释义

首句提及《离骚》,象征着古代文学的深厚底蕴与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次句以唐朝词学为代表,展现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传承,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不灭、精神永存的坚定信念,即使时代变迁,美好的文化依然能够流传并影响后世。

赏析

本诗通过对比楚国的《离骚》与唐朝的词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诗人以“未信芳尘易歇”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美好的文化都将如遗音绕梁,永远回荡在人们的心中,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古代文学的敬仰,也寄托了对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

创作背景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一生力主抗金,但多次上书均未被采纳,壮志难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传承的渴望,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本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而成,既是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敬仰,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抗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