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霓裳中序第一
宋·姜夔
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艇疾,高楼谁念,倚阑人妒,天际孤云,素弦瑶轸调新韵,颤翠翘、金簇芙蓉,人间,花影匆匆,尽成悲境。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君何所闻,天上乐音,流泉幽咽,乱石悲鸣,古今幽恨几时平,飞絮送行杯,水映残灯,笙歌醉梦间,月落西陵。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姜夔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于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他一生未仕,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传世。
译文
站在水边极目远望,归舟载着凋零的红莲匆匆驶过,高楼之上,又有谁会想起那个倚栏远眺、心中充满嫉妒与孤独的人呢?天空中只有一片孤独的云彩陪伴着她,她调试着素色的琴弦和精美的琴轸,弹奏出新颖的曲调,那颤动的翠翘和金簇芙蓉般的装饰,更添了几分哀婉,人间的花影匆匆,一切美好都转瞬即逝,只留下无尽的悲伤。
又有谁怜悯这憔悴凋零的景象呢?即便是试灯之时也毫无兴致,踏雪而行更是心情全无,你听到了什么?是天上的乐音吗?还是那流泉的幽咽、乱石的悲鸣?古今的幽恨何时能够平息?飞絮随风,送走了手中的酒杯,水面映照着残破的灯火,在笙歌醉梦之间,月亮已经西落。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孤独、憔悴和凋零的同情。“素弦瑶轸调新韵,颤翠翘、金簇芙蓉”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音乐与美景的融合,同时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的脆弱和易逝。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以情结尾,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哀婉动人的氛围,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悲伤,词中的音乐描写也极具特色,通过“素弦瑶轸调新韵”等词句,展现了作者深厚的音乐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姜夔晚年时期,当时他漂泊江湖,生活困顿,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易逝有着深刻的体会,词中的孤独、憔悴和凋零等情感,可能正是作者自身境遇的写照,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危亡之际,作者也可能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