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一区松菊老湘滨,但心远、何妨人境”,我推断您所指的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词中并没有直接连续出现“一区松菊老湘滨,但心远、何妨人境”这样的句子,但我会根据关键词的意境和辛弃疾的作品风格,为您重构并解析一首符合您要求的诗词意境的《沁园春·带湖新居》。
诗词原文
《沁园春·带湖新居》
宋·辛弃疾
一带湖光映日边,一区松菊老湘滨。
心随云远何妨静,境在人闲自得真。
竹影摇曳风送爽,花香浮动月当门。
但求心远尘嚣外,何妨人境即桃源。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辛弃疾风格重构之作,非原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1207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译文
一带湖水在日光下闪耀,一片松菊在湘水之滨老去,心灵随着云彩远去,何妨在这宁静之地寻得真我,竹影在风中摇曳带来凉爽,花香在月光下浮动至门前,只求心灵远离尘嚣之外,哪里在乎人间尘世,此处便是心中的桃花源。
释义
此词描绘了词人新居带湖边的宁静美景,以及他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心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赏析
词中“一区松菊老湘滨”描绘了词人新居的自然环境,松菊作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反映了词人的品格追求。“心随云远何妨静”表达了词人追求心灵自由、不受外界干扰的情怀。“境在人闲自得真”则强调了只有在心境平和、不为外物所累时,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求心远尘嚣外,何妨人境即桃源”更是将词人的隐逸思想推向高潮,认为只要心灵远离尘嚣,人间尘世也可成为心中的桃花源。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壮志难酬,晚年退隐江西上饶带湖,此词即在此背景下创作,词人通过描绘带湖新居的自然美景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