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并不直接出自此首《虞美人·听雨》,但为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蒋捷的风格与意境,构想一首包含这些关键词的诗词,并附于后,而以下解析仍基于原《虞美人·听雨》进行。)
构想诗词
南风轻拂夜微凉,
酒涌玉壶虹影翻。
便忍听、离弦声断,
泪湿青衫梦难安。
(此诗为构想之作,用以配合解析要求,非蒋捷原作。)
作者简介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末年至元初词人,生于南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前后,蒋捷才华横溢,但一生未得显达,晚年隐居不仕,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身世之感,风格悲凉清婉,为宋末元初词坛的重要人物。
译文
(原《虞美人·听雨》译文)
年少时,我在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客船上听雨,看江面宽广云低,失群的孤雁在西风中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释义
此词通过听雨这一生活细节,概括了作者从少年到老年的坎坷人生道路和由兴到衰、由荣到枯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作者对亡国遗民的深沉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深叹息。
赏析
《虞美人·听雨》是蒋捷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词中通过三次听雨的情景描写,巧妙地展现了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变化,从年少时的无忧无虑,到中年时的漂泊流离,再到老年时的孤独凄凉,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红烛”、“罗帐”、“客舟”、“断雁”等,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蒋捷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一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国家的灭亡和民族的屈辱,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词中,他通过对听雨这一生活细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