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短笛一声,残星几点,遥遥旅思难禁”,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虽然关键词“短笛一声,残星几点”并未直接出现在此首词中,但根据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这些词句与词中表达的旅思之情相契合,可能是在其他文献或版本中有所提及或化用,但在此首标准版本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并未直接出现。)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学者称其为淮海居士,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及国史院编修等职,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在藤州逝世,他在词作上的成就,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散文和诗论方面也有建树。
译文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寻觅,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来信,寄来了温暖的关怀和问候,鱼雁传书,织就了我这满腔的愁怨,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释义
这首词以凄婉的笔触,抒写了词人贬谪郴州时的孤寂落寞情怀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上片写景,寓情于景,写词人乍到郴州而遥望故乡、遥想旧游、无限惆怅之状;下片抒情,词人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写词人谪居生涯中的凄苦之境,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墨,抒写了失意人的孤寂感受和凄迷心境。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寓情于景,写词人乍到郴州而遥望故乡、遥想旧游、无限惆怅之状;下片抒情,词人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写词人谪居生涯中的凄苦之境,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墨,抒写了失意人的孤寂感受和凄迷心境,作者借描写雾失月迷的景象,暗示贬谪之遥远,政治斗争之险恶,朝廷之无道,在“桃源望断无寻处”一句中,作者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理想的破灭和不可寻。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年)春三月,词人因坐党籍连贬至郴州时所作,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词作抒写了词人贬谪僻远之地后的凄苦和哀怨之情,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结合起来,既写出了眼前之景的凄迷,又写出了心中之情的哀怨,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