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金尽羞悭囊,山鬼吹灯夜恓惶。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7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囊空羞悭囊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床头金尽羞悭囊,山鬼吹灯夜恓惶。

欲问囊中餐可继,明朝又拟典衣裳。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袁枚开始了他三十年的文学生涯,他是清代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性灵派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创作抒发真情,个性鲜明,语言流畅,反对模拟汉魏六朝和唐宋古文。

译文

床头钱财用尽,连悭吝的钱袋都感到羞愧;山中的鬼怪在夜晚吹熄灯火,让人心中感到凄凉惶恐,想要问问钱袋里是否还有余粮可以维持生计,却又想到明天可能又要典当衣物来度日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床头钱财用尽,连平时吝啬的钱袋都感到羞愧,暗示了诗人经济上的极度困难,山鬼吹灯夜恓惶,则通过一种超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恐惧,后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诗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典当衣物的悲惨境遇。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诗人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床头金尽羞悭囊,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经济上的困窘,又通过“羞悭囊”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山鬼吹灯夜恓惶,则通过一种神秘而凄凉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行动——典当衣物,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生活的艰难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枚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所作,袁枚虽然才华横溢,但在官场上却屡遭挫折,生活也一度陷入困境,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自己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来表达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士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