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宝剑篇
唐·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上与奎宿争光芒,器成未售此焉藏。
知音岂乏钟期听,未有良工与细详。
作者简介
郭震,字元振,唐代将领、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河东郭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通泉尉、右武卫兵曹参军等职,后因参与平定皇太子李重俊之乱而崭露头角,累迁右骁卫将军、安西副都护,封金山郡公,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其作品以边塞诗和咏物诗见长,风格雄浑豪放,气势磅礴。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山的铁矿在冶炼时飞出的炎炎火焰,红光紫气交相辉映,十分耀眼,优秀的工匠经过几年的精心锻造,终于铸成了一把名为龙泉的宝剑,龙泉剑的颜色如同霜雪一般洁白,工匠们看到后都惊叹不已,认为这是绝世奇宝,剑匣上镶嵌着琉璃和莲花图案,剑环上镂刻着精美的花纹,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正值天下太平,没有战乱,这把宝剑有幸成为君子防身的武器,剑身闪烁着青蛇般的光芒,剑上的花纹如同绿色的龟鳞一般美丽,它不仅是游侠之士的珍爱之物,也曾受到英雄豪杰的青睐,为何中途遭到遗弃,流落到古狱之边,虽然被尘土掩埋,失去了用武之地,但宝剑的剑气仍然夜夜冲天,不甘沉寂。
它的光芒甚至能与天上的奎宿相争辉,但这样一把好剑,却因为没有遇到识货的买家而无处安放,难道世间真的缺乏像钟子期那样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吗?只是缺少能够仔细鉴赏这把宝剑的工匠罢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把被遗弃的宝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得施展的感慨和不平,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剑的精美绝伦和非凡气质,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深深忧虑。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宝剑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宝剑的精美绝伦和非凡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将宝剑的遭遇与自己的命运相联系,表达了自己对怀才不遇的深深忧虑和感慨。
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美感,诗人也注重语言的锤炼和节奏的把握,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郭震个人的遭遇有关,郭震虽然有着卓越的才能和抱负,但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和打压,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把被遗弃的宝剑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不平,表达了自己对怀才不遇的深深忧虑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和渴求,以及对于知音难觅的普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