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下兮水之旁,有人结茅作书堂。全诗是什么?

小星5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唐·皎然

山之下兮水之旁,有人结茅作书堂。

白云出岫无心往,明月入窗随意凉。

松叶似针能疗疾,竹梢如画可添香。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幽人自得章。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多写隐逸生活与佛教禅理,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山脚下啊水边旁,有人搭建起茅屋作为书房,白云从山峦间悠然飘出,无心留恋尘世;明月悄悄照进窗户,带来随意的清凉,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能治疗疾病;竹子的梢头如画般美丽,增添了室内的芬芳,这里面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只有那隐居的人自己才能领悟并写下诗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通过“山之下兮水之旁”的选址,展现了其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接着用“白云出岫”、“明月入窗”等自然景象,烘托出一种超然物外、心境淡泊的氛围,而“松叶似针能疗疾,竹梢如画可添香”则进一步体现了自然之物的实用与审美价值,以及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体悟和自得其乐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水、云、月、松、竹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诗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也借自然之景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他热爱自然,崇尚隐逸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对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深刻感悟,通过描绘自己居住的环境和日常生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阶层中普遍存在的隐逸思想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赋予了多种解读和版本,但以上解析基于较为普遍接受的文本和背景信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