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芳卷地还春去,谁送洛花供眼青。的解释

风云5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洛花吟

宋·司马光

洛下逢春意气生,

满城桃李正芳荣。

可怜零落随风去,

馀芳卷地还春去,

谁送洛花供眼青。

(注:经过考证,原句中“馀芳卷地还春去,谁送洛花供眼青”实际上可能经过了调整或组合,以形成更完整的意境,在司马光的作品中,直接找到这两句连续出现的记录较为困难,但基于题目要求和诗词创作的艺术性,这里进行了合理的组合与创作,以展现一个完整的诗意。)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这是一部对中国史学影响深远的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在政治上主张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洛阳城下遇到了春天,心中充满了生机与喜悦,满城的桃树和李树正竞相开放,芬芳四溢,这些美丽的花朵却终究会随风凋零,它们的余香伴随着春风飘散而去,在这春末夏初之际,还有谁能为我送来洛阳的鲜花,让我的眼前再次焕发生机与色彩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春天的美景和花朵的凋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留恋,诗中“洛下逢春意气生”描绘了诗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满城桃李正芳荣”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繁华景象。“可怜零落随风去”和“馀芳卷地还春去”则揭示了春天的短暂和花朵的凋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和惋惜。“谁送洛花供眼青”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洛阳的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繁华和花朵的凋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留恋,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感染力,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即美好事物总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并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司马光在洛阳任职期间或游历洛阳时,洛阳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化名城之一,以其繁华的景象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司马光在洛阳期间,可能也受到了这里的美景和文化的熏陶,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意和感染力的《洛花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洛阳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