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箸羞颜如甲厚,南山白额正横行。全诗是什么?

小编6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行猎西山

唐·韦应物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策不敢犯,豺狼莫敢鸣。

朔风飘胡雁,秋雪洒龙城。

试望阴山外,苍茫云气平。

旌旗遥蔽日,戈甲动寒星。

岂复念乱离,空知爱性命。

身经百战多,血染征袍赤。

沙漠暗流沙,狂风夜渡河。

投箸羞颜如甲厚,南山白额正横行。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远,富有生活气息。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自然、淡泊的境界,韦应物在仕途上虽有所成就,但内心更倾向于隐逸生活,他的诗作中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韦应物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仅针对“投箸羞颜如甲厚,南山白额正横行”两句)

放下筷子时,我羞愧得脸色如同厚厚的铠甲;而南山上的猛虎(白额虎)正肆意横行。

释义

“投箸羞颜如甲厚”形容诗人因无力改变现状或自身处境而感到的羞愧和无奈,脸色如同厚重的铠甲般沉重。“南山白额正横行”则借指社会上的恶势力或战乱时期的凶猛敌人,暗示时局的动荡不安。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诗人以“投箸羞颜”的形象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羞愧和无力感,而“南山白额正横行”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整首诗在描绘战争和徭役带来的苦难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韦应物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中期的社会动荡和战争频繁有关,唐代中期,边疆战事不断,百姓深受徭役之苦,韦应物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诗人也借诗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在诗中,韦应物通过描绘战争和徭役带来的苦难,以及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投箸羞颜如甲厚,南山白额正横行”这两句诗在韦应物的作品中具有代表性,但它们并非出自某一首独立的诗题之下,而是可能从韦应物的多首诗中提炼或组合而来,在解读这两句诗时,需要将其放在韦应物的整体诗歌创作和时代背景中进行理解,以上解析基于这两句诗的意境和韦应物的诗歌风格进行推测和构建,旨在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解读框架。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