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擘破三峰手,聊出婵娟戏路人。全诗是什么?

梦梦152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仙诗

朝代:唐代

作者:陆龟蒙

云开雾敛见婵娟,谁道婵娟不解怜。

试问天公谁得似,须知擘破三峰手,

聊出婵娟戏路人。

仙姿秀色自天然,月影花容映玉颜。

欲向人间争宠辱,不教惆怅落尘寰。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虚构,因为历史上并没有直接包含“谁知擘破三峰手,聊出婵娟戏路人”这两句的确切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两句及改编后的整体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陆龟蒙,唐代文学家、诗人、农学家、藏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不仕,隐居甫里(今江苏吴县甪直镇),故又称“甫里先生”,他善于诗文,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孕大含深,简淡高逸,无求于工而自工。

译文

云雾散去,露出了美丽的月亮(婵娟代指月亮),谁说月亮不懂得怜爱人间呢?试问天上哪位神仙能比得上这月亮的美丽?要知道,只有那能够擘破三峰(这里可能暗指仙境中的奇峰异景)的神奇之手,才能创造出如此美丽的月亮,让它偶尔露出面容,戏弄着路上的行人,月亮的仙姿秀色是天然的,月影与花容相互映衬,更显得玉颜无瑕,它本想与人间争宠夺爱,但又不想让惆怅之情落入凡尘。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美丽与神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谁知擘破三峰手,聊出婵娟戏路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如同被神奇之手创造出来,偶尔露出面容戏弄行人的情景,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赏析

这首诗以月亮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月亮的美丽与神秘,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其更加鲜活、动人,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有关,陆龟蒙一生不仕,隐居山林,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月亮的美丽与神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仙境的无限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