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中夜思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孤灯寂寂夜萧萧,
冷月凄凄照寂寥。
万里归心随路远,
千重愁绪绕山腰。
空庭寂寞花无语,
野径荒凉草自凋。
我却寄眠公榻上,
此心浑似片云飞。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游历广泛,善于以诗记录旅途所见所感,作品多抒发旅途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是宋代僧侣诗人中的佼佼者。
译文
孤独的灯火在寂静的夜晚闪烁,冷清的月光凄凄地照耀着这无边的寂寥,万里之外的归心随着路途的遥远而愈发强烈,千重愁绪缠绕在山腰之上,挥之不去,空旷的庭院里,寂寞的花朵默默无语,荒野的小径上,草木自然凋零,而我,却只能暂时寄居在公家的榻上,我的心,就像一片飘飞的云朵,无处安放。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孤寂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愁绪,首联和颔联通过“孤灯”、“冷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万里归心”和“千重愁绪”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和愁苦,颈联进一步通过“空庭寂寞”和“野径荒凉”来强化这种孤寂感,尾联则通过“我却寄眠公榻上,此心浑似片云飞”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心却像云朵一样漂泊无定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传达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愁苦,诗人巧妙地运用“孤灯”、“冷月”、“空庭”、“野径”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万里归心”和“千重愁绪”的直抒胸臆,以及“此心浑似片云飞”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释绍嵩在游历途中,因思乡之情而创作的,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虽然游历广泛,但内心却时刻牵挂着远方的家乡,在异乡的夜晚,他独自面对孤灯冷月,内心的思乡之情和愁苦愈发强烈,于是写下了这首《客中夜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