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中决决响山溜,一似荒城长短更。的释义

梦梦65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长

唐·白居易

枕中决决响山溜,一似荒城长短更。

起望西南月正高,寒云隐映月如冰。

夜深露重衣裳湿,愁多心冷梦难成。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枕边传来潺潺的水声,如同荒城中长短不一的更鼓声,起身望向西南方,月亮已经高悬,寒云缭绕之中,月光清冷如冰,夜深了,露水浓重,衣裳都被打湿,心中愁绪万千,寒冷得难以入梦。

释义

“枕中决决响山溜”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枕边听到潺潺水声,如同山间溪流一般;“一似荒城长短更”则用水声比喻荒城中更鼓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孤寂、荒凉的氛围。“起望西南月正高”表达了诗人起身望月的行为,而“寒云隐映月如冰”则进一步描绘了月色的清冷与孤寂。“夜深露重衣裳湿,愁多心冷梦难成”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难以入眠的困境。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水声、月色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人以“枕中决决响山溜”开篇,既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又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不安。“一似荒城长短更”一句,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荒凉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难以入眠的困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人民诗人”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等困境,在秋夜的寂静中,诗人难以入眠,内心充满了愁苦与孤寂,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诗歌,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