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语未忘馀习在,明朝与和紫姑诗。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5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绮语未忘馀习在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绮语未忘馀习在,明朝与和紫姑诗。

灯前呵笔寻佳句,梦里拈花得异辞。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抒发人的真性情,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译文

我尚未忘却绮丽的言辞和旧日的习惯,明天将要与紫姑(此处可能指某位友人或虚构的仙子)和诗,在灯前呵气暖笔寻找美妙的诗句,在梦中拈花得到奇异的文辞,我不向人间争宠夺爱,只将心事寄托给沙鸥,不知何时能归隐到青山之外,那时月光洒满松林,小径自然幽静。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绮语未忘馀习在”表明诗人对绮丽言辞的偏爱和旧日创作习惯的保持;次句“明朝与和紫姑诗”则透露出诗人即将与友人或心中所想的仙子进行诗歌唱和的期待,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灯前呵笔、梦里拈花的场景,以及不向人间争宠辱、将心事付沙鸥的情怀,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创作诗歌时的情景和心境,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袁枚辞官归隐后,在随园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期间,此时的他已经远离了官场的纷扰和世俗的束缚,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和享受自然之中,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或心中所想的仙子进行诗歌唱和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这种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在袁枚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成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