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画柱照清沦,俯见游鯈不可缗。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8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长桥

唐·张祜

长桥画柱照清沦,俯见游鯈不可缗。

水气浮天天接水,人家映柳柳映人。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至长安,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等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宫词尤为著名。

作者简介

张祜以宫词著称,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张祜的诗歌在当时就广受赞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长桥上的画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低头望去,游动的鱼儿多得无法用网来捕捉,水气蒸腾,仿佛浮上了天空,天空与水相接,融为一体;岸边的人家掩映在柳树之中,而柳树又映照着行人的身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长桥及其周围的美景,首句“长桥画柱照清沦”写出了长桥及其装饰的美丽,以及它们在水中的倒影;次句“俯见游鯈不可缗”则通过游动的鱼儿,展现了水面的清澈与生机;后两句“水气浮天天接水,人家映柳柳映人”则进一步描绘了水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以长桥为中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长桥、画柱、游鱼、水气、天空、人家、柳树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还通过“俯见”、“映”等词语,巧妙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祜在游历江南水乡时所作,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闻名,长桥作为水乡的重要元素之一,自然成为了诗人笔下的重要题材,张祜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美景的赞美之情,还展现了自己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