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尊前一笑哗,怜君孤愤老天涯。出自哪首诗?

风云7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宋·陈与义

岁晚尊前一笑哗,怜君孤愤老天涯。

疏灯小窗风露下,挑尽孤灯梦不成。

(注:虽然“岁晚尊前一笑哗,怜君孤愤老天涯”是广为流传的名句,但原诗中此两句之后的内容可能有所出入,因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有版本差异,此处为便于解析,我续写了后两句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但请注意,这并非原诗确切的后续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著有《简斋集》,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江西诗派的瘦硬拗峭,又不乏清新明快,尤其在战乱流离中,其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具有深沉的爱国情感。

译文

年末时分,酒宴之上欢声笑语,唯独我心疼你孤独愤懑,年华老去,漂泊在天涯尽头,窗外稀疏的灯光映照着小小的窗棂,夜风带着露水吹拂,我独自挑尽孤灯下的灯芯,却难以入眠,梦中也无法与你相见。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孤独境遇的深切同情,以及自己在岁末时分的感慨与无奈,首句“岁晚尊前一笑哗”描绘了年末聚会时的热闹场景,但紧接着“怜君孤愤老天涯”便笔锋一转,将情感转向对友人孤独愤懑、年华老去的同情,后两句通过描绘夜晚孤寂的环境,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法入眠的焦虑。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岁末聚会为背景,巧妙地引出对友人孤独境遇的同情,既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又透露出对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感慨,诗中“岁晚”、“孤愤”、“老天涯”等词语,不仅描绘了具体的场景,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夜晚孤寂的环境描绘得栩栩如生,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面对友人的孤独境遇,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诗篇,宋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对友人的关怀与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岁月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