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会看旃檀重满地,莫悲糜鹿向成群。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宾客、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往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
译文
春日的山中充满了美好的景致,让人在观赏游玩中忘记了归家的时间,捧起一泓清泉,月亮映照在手掌之中;摆弄着山花,香气沾满了衣裳,兴致来时,不在乎路途的远近;想要离去时,又依恋着这芬芳的花草,看那檀香木(旃檀)的枝叶重重叠叠铺满地面,不要为那些糜鹿成群结队而感到悲伤。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山居的悠闲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自然景色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会看旃檀重满地,莫悲糜鹿向成群”两句,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山居的画卷,前两句“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喜爱和留恋,接下来的两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细节,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和谐共处,后两句“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不舍,而“会看旃檀重满地,莫悲糜鹿向成群”两句,则以其深刻的哲理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为全诗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山居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仕途失意后,他更加向往自然和宁静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期间,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和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以及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从容和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