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赠乐人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翠袖轻笼寒玉瘦,碧云斜挂小眉弯,绝调众耳多不省,醉翁一闻能别音。
浅酌低歌相劝饮,花前月下共闲情,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清风伴我行。
(注:“绝调众耳多不省,醉翁一闻能别音”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欧阳修某一首广为人知的《浣溪沙》,而是根据欧阳修的文风与生平事迹,以及“醉翁”这一别号,虚构融合而成,用以体现欧阳修对音乐的鉴赏力与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以下解析基于这一虚构情境。)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反对浮靡的时文,力主文以载道,文道并重,对北宋的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欧阳修在诗词、散文、史传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翠绿的衣袖轻轻笼着如同寒玉般纤细的手腕,碧绿的云鬓微微弯曲如同新月般挂在额前,那绝妙的曲调,大多数听众都听不懂其中的深意,只有我这醉翁一听便能分辨出其中的不同凡响,我们浅酌低唱,相互劝饮,在花前月下共享这份闲适之情,这其中的真正意味谁能理解呢?只有清风伴随着我前行。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一位乐人的演奏,展现了欧阳修对音乐的高超鉴赏力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乐人的外貌与气质,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众耳”与“醉翁”的反应,突出了欧阳修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与欣赏。
赏析
这首诗以音乐为媒介,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雅的审美情趣,通过“绝调众耳多不省,醉翁一闻能别音”的对比,不仅突出了欧阳修的音乐鉴赏力,也暗示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乐人技艺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体现了欧阳修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想象,在欧阳修的生活中,他确实经常与文人墨客、乐师歌伎交往,享受音乐与诗词带来的乐趣,欧阳修晚年自号“醉翁”,常在山林中与友人饮酒作乐,这种生活态度与诗中所描绘的闲适之情不谋而合,这首诗虽非欧阳修原作,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生活情趣与文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