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轻野客时情薄,看尽灵桃岁岁春。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空山无俗声,心远地自偏。

莫轻野客时情薄,看尽灵桃岁岁春。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韦应物原集中并无此诗,但为符合题目要求,特以韦应物的风格与背景创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任太子中舍、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性格高洁,仕途坎坷,晚年寓居苏州,曾作《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等诗,抒发自己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心境,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

译文

空旷的山中没有世俗的喧嚣声,心境高远自然觉得所处之地偏僻幽静,不要轻视山野隐士的情感淡薄,他们早已看尽了灵桃岁岁绽放的春景,松林中的清风轻轻吹拂着解开的衣带,山间的明月映照着弹琴的身影,你若问我穷达通塞的道理,我只听那渔歌在深深的浦口回荡。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首联点明山居环境的清幽,颔联以“莫轻野客时情薄”一句,反衬出山野隐士内心的丰富与深邃,他们虽身处山林,却对世事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感悟,颈联通过“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尾联则以渔歌入浦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赏析

本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闲适展现得淋漓尽致,颔联中的“莫轻野客时情薄”一句,不仅是对山野隐士情感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世俗眼光的一种反驳,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颈联的“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两句,更是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令人陶醉。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结合韦应物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晚年寓居苏州、追求隐逸生活的经历有关,韦应物在仕途坎坷之后,逐渐转向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诗作也因此充满了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正是以这种心境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