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张旭
已看秀色动高林,会见翛翛满翠岑。
落日半江孤艇远,乱峰深处一钟吟。
作者及朝代
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约活动于公元7世纪至8世纪之间,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以草书著称,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张旭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作者简介
张旭性格豪放不羁,好饮酒,常醉后挥毫泼墨,被誉为“狂草”大师,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笔走龙蛇,极具个性,在诗歌创作上,张旭同样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善于捕捉自然之美,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译文
已经看到秀丽的景色使高高的树林都为之动容,预见那清幽的景色将布满整个翠绿的山岭,夕阳西下,半江之上孤舟远去,群山深处传来悠扬的钟声。
释义
“已看秀色动高林”描绘了诗人初见山林美景时的震撼感受,秀色之美足以让高大的树木都为之动容。“会见翛翛满翠岑”则是对未来景象的预见,翛翛(xiāo xiāo)形容景色清幽、深远,预示着整个翠绿的山岭都将被这种清幽之美所覆盖,后两句则通过落日、孤艇、乱峰、钟声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静与深远。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林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前两句通过“秀色”与“翛翛”两个词,生动地刻画了山林景色的秀丽与清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心灵冲击,后两句则通过落日、孤艇、乱峰、钟声等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幽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张旭在山间行走时即兴所作,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捕捉自然之美的诗人,张旭在山间行走时,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挥毫泼墨,将这份感动化为文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张旭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敏锐与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