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行别弟
唐·韦承庆
倦簪华笔直承明,自请分符江外行。
暂向云中辞紫阙,还从渡口问渔樵。
今宵别后侵寒露,明日归时挂晓星。
野旷人稀豺虎盛,远游劳役岂胜情。
作者简介
韦承庆,唐代诗人,字延休,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累迁凤阁舍人,长安年间,任吏部侍郎,因谄附张易之兄弟,贬为歙州刺史,中宗复位后,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封扶阳县侯,不久,出为陕州刺史,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景龙二年(708年),入为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左庶子,不久因丁忧去职,后起复为太子詹事,兼崇文馆学士,迁吏部尚书,唐玄宗即位后,出为河南刺史,迁河东太守、河东道采访处置使,入为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开元二年(714年),出任同州刺史,改蒲州刺史,充河东按察使,开元四年(716年),病逝于任上,时年六十七岁,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忠”,韦承庆工于五言诗,词藻赡蔚,有集十卷,今存诗三十余首。
译文
厌倦了朝中为官的生活,我主动请求到江外任职。
暂时告别朝廷的紫阙,向渡口边的渔樵打听归途。
今晚离别后将迎来寒冷的露水,明日归来时已是晓星高挂。
旷野人稀,豺虎横行,远游劳役之苦怎比得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中生活的厌倦和对江外任职的向往,首联“倦簪华笔直承明,自请分符江外行”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厌倦了朝中为官的生活,主动请求到江外任职,颔联“暂向云中辞紫阙,还从渡口问渔樵”描述了诗人离别朝廷的情景,以及向渡口边的渔樵打听归途的细节,颈联“今宵别后侵寒露,明日归时挂晓星”则通过时间的转换,表达了诗人离别后的孤独和对归期的期盼,尾联“野旷人稀豺虎盛,远游劳役岂胜情”则揭示了江外任职的艰辛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描述诗人离别朝廷、远赴江外任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朝中生活的厌倦和对江外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如“紫阙”与“渔樵”、“寒露”与“晓星”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诗人也通过描绘江外环境的恶劣和劳役的艰辛,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承庆在朝中为官多年后,因厌倦官场生活而主动请求到江外任职时所作,当时,韦承庆已经历了多次升迁和贬谪,对朝中政治斗争和官场风气深感厌倦,他主动请求到江外任职,希望远离政治斗争和官场纷扰,过上一种更为宁静和自由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朝中生活的厌倦和对江外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