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长安酒肆壁
唐·韦应物
豪士倾囊买一樽,
岂知汲黯轻为郡。
刘伶不羡千钟粟,
真为刘伶善闭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江州、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恬淡高远,清新自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一种淡泊名利、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韦应物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
译文
豪杰之士不惜倾尽所有,只为换得一樽美酒;
哪里知道汲黯也曾轻视做郡守的官职。
刘伶不羡慕那千钟的俸禄,
他真正做到了像刘伶那样善于闭门谢客,沉醉于酒中世界。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豪士对酒的痴迷与古代贤士汲黯、刘伶对仕途的不同态度,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汲黯是西汉名臣,以刚直著称,曾以做郡守为轻;刘伶则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放诞不羁闻名,常闭门不出,沉醉于酒乡。
赏析
本诗以酒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生活态度的赞美与向往,首句“豪士倾囊买一樽”描绘了豪士对酒的热爱,不惜倾尽所有;次句“岂知汲黯轻为郡”则通过汲黯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仕途的不屑与轻视;后两句“刘伶不羡千钟粟,真为刘伶善闭关”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刘伶生活态度的认同与赞赏,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超脱与反思。
创作背景
韦应物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多次遭贬,对仕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应物更加向往隐逸生活,追求一种淡泊名利、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本诗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通过对比豪士与古代贤士的不同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