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信袁安似有道,未知原宪定何如。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雪夜感怀

唐·韦应物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数子揖颜色,求心皆豁然。

却信袁安似有道,未知原宪定何如。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歌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译文

年末时节寒风凛冽,吹得大地动摇,夜晚大雪纷飞,连绵不绝,我这个老夫该去哪里过夜呢?自然是那温暖的帐篷和炉火前,几位朋友拱手行礼,面带笑容,交谈之后,彼此的心境都变得豁然开朗,这时,我深信袁安确实是个有道德操守的人,但不知道原宪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雪夜的寒冷景象,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与朋友相聚的温暖场景,通过对比袁安(东汉时期以清高著称的官员)和原宪(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以贫困而守道著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品德的赞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雪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际关系的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以“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开篇,营造出一种萧瑟、寒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通过“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的转折,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温暖的室内和朋友的相聚,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关怀。

在“数子揖颜色,求心皆豁然”中,诗人描绘了与朋友交谈后的心境变化,表达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默契,最后两句“却信袁安似有道,未知原宪定何如”则运用了典故,既表达了对朋友品德的赞赏,又流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仕途的挫折或人生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雪夜的寒冷和朋友的温暖相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通过运用袁安和原宪的典故,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道德操守和人生价值的坚守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