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好在中秋月,便是重阳菊蕊开。的解释

梦梦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中秋对月

宋·赵师侠

北台好在中秋月,便是重阳菊蕊开。

夜色清寒如水波,楼头人醉梦初回。

银光洒落千山外,玉露沾衣万籁哀。

此际谁同佳节赏,唯将心事付瑶台。

作者及朝代

赵师侠,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有《坦庵长短句》传世,赵师侠的词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作者简介

赵师侠出身皇室后裔,但仕途并不显赫,更多以文人身份活跃于当时,他的词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赵师侠不仅擅长填词,还对音乐有深厚造诣,曾参与宫廷音乐的整理与创作。

译文

北边的亭台在中秋时节月色最美,此时恰逢重阳节菊花盛开,夜色清冷如水波荡漾,楼头的人刚从梦中醒来,银色的月光洒落在千山之外,玉露沾湿了衣裳,万籁俱寂中传来哀婉的声音,此时此刻,谁能与我一同欣赏这佳节美景,只能将心事寄托给天上的瑶台仙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月色和重阳菊花,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在佳节之际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北台好在中秋月”一句,点明了中秋时节北台月色的美丽;“便是重阳菊蕊开”则进一步描绘了重阳节的菊花盛开,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和重阳两个节日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夜色清寒如水波”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中秋夜色的清冷与美丽;“银光洒落千山外”则进一步突出了月光的皎洁与广阔,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赵师侠仕途不顺、心情低落之时,中秋和重阳都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但诗人却身处异乡,孤独无依,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中秋月色和重阳菊花,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是对这首古诗的全方位解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