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莺花千骑里,苍茫烟雨万山前。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12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出郊

宋·杨万里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鹃花,啼鸟正繁梅子酸。

恰则东风吹雨过,小楼一夜听春寒。

前山烟暝到柴扉,竹有啼乌客未归。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微。

寥落莺花千骑里,苍茫烟雨万山前。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莺飞花落的千骑行进之地显得分外寥落,苍茫的烟雨笼罩着万山之前。

释义

“寥落莺花千骑里”描绘了莺飞花落、人马稀疏的冷清景象;“苍茫烟雨万山前”则展现了烟雨朦胧、群山连绵的苍茫景色,两句诗共同勾勒出一幅既寂寥又壮阔的自然画卷。

赏析

这两句诗以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前句“寥落莺花千骑里”通过“寥落”与“莺花”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冷清与自然的生机并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与感慨;后句“苍茫烟雨万山前”则以“苍茫”形容烟雨,以“万山”展现壮阔,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朦胧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两句诗在情感上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出郊游玩时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置身于一片宁静而略带寂寥的自然环境中,目睹了莺飞花落、烟雨朦胧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他挥毫泼墨,将所见所感凝聚成这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