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已觉迎秋急,云物还惊过午凉。的释义

小星22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蝉声已觉迎秋急,云物还惊过午凉。

梦断南窗啼晓乌,起看秋色满平芜。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作者简介

刘翰,南宋诗人,字武子(一说武之),长沙(今属湖南)人,生平不详,有诗集《小山集》,已佚。《宋诗纪事》卷三七录其诗五首,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表达内心的感受。

译文

小乌鸦的啼叫声散去后,玉屏变得空旷,我枕着一阵新凉,一扇微风轻拂,蝉声已经感觉到秋天的来临而急促起来,云彩和景物也让我惊讶于午后的凉意,梦中被南窗的乌鸦啼醒,起床后看到秋色已经弥漫在广袤的原野上,八尺长的龙须草席铺在锦褥上,天气已经转凉但还未到寒冷的时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首联写小乌鸦啼叫后玉屏变得空旷,暗示着秋天的寂静与空旷;颔联通过蝉声和云彩的变化,表达了秋天的来临和午后的凉意;颈联写梦中被乌鸦啼醒,起床后看到秋色满原野,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尾联则通过龙须草席和天气的变化,点明了立秋时节的特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通过蝉声、云彩、凉风等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诗中“蝉声已觉迎秋急”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蝉声在秋天来临时的急促,而“云物还惊过午凉”则通过云彩和午后的凉意,进一步烘托了秋天的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翰在立秋时节所作,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在宋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和季节的感受,刘翰的这首诗正是这一传统的体现,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简约的审美倾向。

刘翰的《立秋》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和感受的佳作,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宋代文人的审美倾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