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蒲欲齐藻初密,红尾差差映朝日。出自哪首诗?

春秋182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池上

唐·温庭筠

一池鹅鸭春声闹,

绿蒲欲齐藻初密。

红尾差差映朝日,

鸂鶒双双游水际。

作者及朝代

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译文

春天的池塘里,鹅鸭的叫声热闹非凡,

绿色的蒲草快要长得一样高,海藻也初显茂密。

红尾的鸟儿参差不齐地映照在朝阳之下,

鸂鶒成双成对地在水边游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池塘的生机勃勃景象,首句以鹅鸭的喧闹声开篇,营造出春天的热闹氛围,次句通过绿蒲与海藻的生长情况,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三句以红尾鸟儿的姿态映衬朝阳,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与活力,末句则以鸂鶒的成双成对,寓意着春天的和谐与美好。

赏析

温庭筠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池塘的生动景象,诗中通过鹅鸭的叫声、绿蒲与海藻的生长、红尾鸟儿的姿态以及鸂鶒的成双成对,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春日画卷,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温庭筠在某个春日里,漫步于池塘边,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春日池塘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