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韦应物
南望思悠悠,湘水欲倒流。
日边人未老,云外雁初秋。
可惜薄书捐白日,强从宾客宴平台。
渚蒲汀柳皆依倚,共待归舟弄晚晖。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向南望去思念悠悠,湘江水仿佛要倒流。
日边的人还未老去,云外的雁已初秋。
可惜我忙于公务虚度了白日时光,勉强跟随宾客在宴席上应酬。
水边的菖蒲和岸上的柳树都相互依倚,共同等待着归来的船只,在傍晚的余晖中嬉戏。
释义
南望思悠悠:向南远望,思念之情悠长不绝。
湘水欲倒流:形容思念之深切,仿佛湘江水都要倒流以回应这份情感。
日边人未老:比喻远方的人(可能是诗人思念的对象)尚未老去。
云外雁初秋:雁群初秋时节飞过云端,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时间的流逝。
可惜薄书捐白日:可惜自己忙于处理公文(薄书),虚度了宝贵的白日时光。
强从宾客宴平台:勉强跟随宾客在宴席上应酬,内心并不情愿。
渚蒲汀柳皆依倚:水边的菖蒲和岸上的柳树相互依倚,形容自然景物的和谐共生。
共待归舟弄晚晖:共同等待着归来的船只,在傍晚的余晖中嬉戏,寄托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可惜薄书捐白日,强从宾客宴平台”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公务繁忙、应酬无聊的厌倦之情,与后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南望思悠悠”、“湘水欲倒流”等意象,将思念之情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官员期间,当时,韦应物虽然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对官场应酬和公务繁忙感到厌倦,渴望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