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城历历才十里,经岁悠悠能一来。出自哪首诗?

春秋42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

唐·韦应物

背城历历才十里,经岁悠悠能一来。

山色满庭人不见,松声绕砌日初回。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台。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苔。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十分得意,但他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背靠着城墙,距离不过清清楚楚的十里路,但一年到头,悠悠岁月里又能来几次呢?满庭的山色中却空无一人,只有松涛阵阵,环绕着石阶,太阳刚刚升起,闲静的柴门面对着山路,深邃的绿柳掩映着读书台,每当阳光透过树荫洒下,清幽的光影便映照在我的衣裳和青苔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山间时的所见所感,首联“背城历历才十里,经岁悠悠能一来”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的向往与难得一游的感慨;颔联“山色满庭人不见,松声绕砌日初回”描绘了山间清幽宁静的景象;颈联“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台”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静谧与雅致;尾联“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苔”以光影的变幻,展现了山间的清幽之美。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游览山间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山色、松声、闲门、深柳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间的清幽宁静与雅致之美,诗人也通过“经岁悠悠能一来”等诗句,表达了对山间美景的向往与难得一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细腻深沉,意境悠远,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某地刺史期间,游览山间时所作,韦应物一生仕途并不十分得意,但他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山间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仕途不顺的感慨与无奈,在清幽宁静的山间,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寄托,也创作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