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归著老莱衣,风雨纷纭欲别时。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42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羡君归著老莱衣,风雨纷纭欲别时。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雅安一带)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尉等职,后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以边塞诗和送别诗著称,风格豪放飘逸,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的歌曲,昨夜微霜刚刚渡过黄河。

鸿雁在愁绪中难以忍受,更何况是客居他乡的人经过云山。

关城的曙色催促着寒气逼近,御苑中的捣衣声傍晚时更多。

羡慕你能回家穿上老莱子的彩衣,在这风雨纷纭即将分别的时刻。

释义

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友人魏万时所作,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羡慕之情,诗中“羡君归著老莱衣”一句,老莱衣指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故事,这里用来比喻魏万能回家侍奉双亲,享受天伦之乐,而作者自己则因种种原因无法归家,故心生羡慕。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首联点明离别的时间和背景,颔联通过鸿雁和云山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和客居的孤独,颈联以关城曙色和御苑砧声为背景,烘托出离别的紧迫感和凄凉感,尾联则以羡慕之情收束全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自己无法归家的无奈和遗憾。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在送别友人魏万时所作,魏万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与李颀有深厚的友谊,在魏万即将离开京城前往外地时,李颀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他的不舍和祝福,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唐朝中期,政治动荡不安,社会风气浮躁,诗人身处其中,难免会感到孤独和无奈,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