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园十三首·其十二
唐·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窳墉间。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桃叶,水葓著秋紫藕花。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乱缕烟斜。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沈水薰材半未焦,旋卷鸾绡扑粉腰。
归来醉卧碧桃下,不觉日斜飞絮高。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识日高眠起处,何如风定舞馀时。
小玉双成笑向人,花羞玉貌一枝春。
诸郎携酒寻芳草,自傍垂杨系画船。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李贺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雁门太守行》、《梦天》、《将进酒》等名篇。
译文
(注:由于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不识日高眠起处,何如风定舞馀时”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融入一个假设的情境中翻译,以展现其意境。)
在南园的某个清晨,有人沉睡不知日已高升,错过了晨光的美好,哪里比得上风和日丽时,花儿随风轻舞后的宁静与惬意呢?
释义
“不识日高眠起处”意指有人沉睡过头,未能及时醒来欣赏清晨的美景;“何如风定舞馀时”则表达了风和日丽、花儿舞动后的宁静美好,与前者形成对比,强调了珍惜时光、享受自然之美的重要性。
赏析
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前者是沉睡不知日高,错过了生活的美好;后者则是欣赏自然之美,享受生活的宁静与惬意,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那些虚度光阴、错过美好时光的人的惋惜。
创作背景
虽然“不识日高眠起处,何如风定舞馀时”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贺的某首具体诗作,但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李贺对南园生活的一种想象和描绘,李贺一生愁苦多病,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这两句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体现,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创作背景上,我们可以将其与李贺对南园的热爱、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相结合,来理解和欣赏这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