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城头雪色连云色,池面冰光乱日光”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郢的《酬友人春暮寄沅陵》,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酬友人春暮寄沅陵》
唐·李郢
沅水东边黔树秋,茅檐竹径野田幽。
山边处处鸣榔响,一夜渔人宿藕洲。
城头雪色连云色,池面冰光乱日光。
独倚阑干心绪乱,故人遥在沅陵望。
作者简介:
李郢,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虽然他的名声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响亮,但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译文:
沅水的东边黔地的树木已经呈现出秋天的景象,茅檐竹径间野田显得幽静无比,山边处处传来敲击船舷的声音,那是渔人们在一夜之间宿在了藕洲之上,城头上的雪色与云彩相连,池面上的冰光与日光交织,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心绪烦乱,远方的友人在沅陵正殷切地盼望着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沅陵一带的自然景色和渔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秋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鸣榔响”和“宿藕洲”的描写,展现了渔人的劳作和生活;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通过“城头雪色”和“池面冰光”的意象,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前两句的秋景描写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中间两句的渔人生活场景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和情趣,后两句的情感抒发是全诗的高潮,通过“独倚阑干”和“故人遥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城头雪色连云色,池面冰光乱日光”这两句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纷乱和不安。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中可以推测出,诗人可能是在某个春末时节,收到了远方友人的来信或消息,得知友人在沅陵一带生活或工作,诗人由此触景生情,回忆起与友人的往事和情谊,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作,诗中的自然景色和渔人生活场景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