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得凤毛惊众目,相望花萼照亨衢。出自哪首诗?

风云152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凤毛麟角

唐·李商隐

独得凤毛惊众目,相望花萼照亨衢。

才高八斗无人识,独步文坛耀四方。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士人的苦闷。

译文

独自获得珍贵的凤毛,让众人惊叹不已;

彼此相望的花萼,在宽广的大道上交相辉映。

才华横溢如同八斗之才,却无人赏识;

独自在文坛上大步前行,照耀着四面八方。

释义

“独得凤毛惊众目”:比喻某人或某物极为珍贵、罕见,令人惊叹。

“相望花萼照亨衢”:花萼指花朵的托片,此处比喻人才或美好事物;亨衢指宽广的道路,象征着美好的前途或社会,整句意为这些美好的人或事物在宽广的道路上交相辉映,共同照亮前行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以“凤毛”和“花萼”为喻,赞美了人才的珍贵和美好,首句“独得凤毛惊众目”突出了人才的稀有和出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其非凡之处,次句“相望花萼照亨衢”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些人才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交相辉映、共同进步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才高八斗无人识”和“独步文坛耀四方”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不满和对他们终将闪耀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才的赞美和期待。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士人苦闷彷徨,李商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期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它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却与李商隐的实际作品有着相似之处,都反映了诗人对人才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