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三荆叹
唐·韦应物
凯风孝子尝悲思,三荆兄弟伤分离。
天伦羁旅各西东,音信稀疏难再期。
春草秋风愁满地,寒烟落日泪沾衣。
何时骨肉重相聚,共话桑麻乐未已。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后历任滁州、江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和煦的南风让孝子常常陷入悲伤的思绪,三荆树下的兄弟们因分离而深感哀伤。
天各一方的我们各自漂泊在异乡,音信稀少,难以再约定相见之期。
春天的小草和秋天的风带来了满地的愁绪,寒冷的烟雾和落日的余晖让泪水沾湿了衣裳。
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再次骨肉团聚,共同谈论着田园生活的乐趣,永不停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孝子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兄弟之间的分离之苦,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团聚的渴望,诗中“凯风孝子尝悲思”一句,借用了《诗经·邶风·凯风》中孝子思念母亲的情感,而“三荆兄弟伤分离”则化用了“三荆树”的典故,象征兄弟情深,分离则痛,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深厚感情。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深情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诗人对亲情的深深眷恋和对兄弟分离的无限哀愁,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春草、秋风、寒烟、落日等,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悲伤情感相得益彰,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面对与亲人的分离和难以预料的未来,诗人深感孤独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三荆叹》,诗中不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家庭亲情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