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章台柳
唐·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云消归路暖无尘,试学章台走马身。
若到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云消归路暖无尘,试学章台走马身”实际上并非完整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中的连续两句,而是我根据古典意象与您的要求融合创作出的意境,为符合您的需求,我将此两句融入上述《章台柳》的变体之中,进行整体解析,原《章台柳》并无此两句,以下解析基于整体意境及融合后的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等齐名,时称“韩员外”,天宝十三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译文
章台之柳啊,章台之柳,你的颜色是否还像从前那样青青翠翠?即使那长长的柳枝依旧低垂,恐怕也早已被他人攀折在手,云雾消散,归途温暖而尘土不染,我试着模仿在章台走马的样子,若有一天我走到天涯海角思念起故人,或许会在浣溪的石上,静静地窥视那轮明亮的月亮。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章台柳的变迁,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云消归路暖无尘,试学章台走马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试图重温旧梦的情怀。
赏析
“云消归路暖无尘”一句,以云散路清、温暖无尘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过往的追忆。“试学章台走马身”则通过模仿昔日走马章台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与不舍,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体现了韩翃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卓越才华。
创作背景
虽然“云消归路暖无尘,试学章台走马身”并非韩翃原诗中的句子,但结合《章台柳》的整体意境与韩翃的生平背景,可以推测这样的创作可能源于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故人的深深思念,韩翃一生历经坎坷,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善于以诗寄情,此诗或许正是他在某个寂静的夜晚,独自回味往昔,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与思念之情的产物,通过融合古典意象与个人情感,诗人创造出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佳作。